活动回顾|张丹院士受邀出席2025CSGCT,共话细胞治疗新出路
2025912日至13日,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大会(CSGCT)在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展示交易中心隆重举行。


大会以“立足监管、汇聚智慧、链接全球、共创未来”为核心理念,“全球市场中国力量”为主题,设立1场主论坛、15场分论坛及2场项目路演,吸引包括10余位国际CGT领军人物的科学家、临床医生、企业家、投资者等近2000位嘉宾参会,共商细胞与基因治疗发展大计。


6fbde90da9e7f41483c5750786af37d0.jpg

在两天会期内,大会设立15场分论坛,内容涵盖基因治疗、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与外泌体、基因编辑、肿瘤疫苗等多个前沿方向,并延伸至CMC与检测、AI+药物研发、注册监管、投融资与BD合作等产业链关键环节。

3ea5d6beacd22ec51852f3756bec91ac.png

在“下一代免疫细胞疗法浪潮——In Vivo Car-t”会场谱新生物联席董事长张丹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梅恒教授、臻愈生物创始人杨寒朔教授等专家围绕体内外CAR-T技术对比、临床开发策略等展开深入讨论。

1d5552b3bdb3a51ed3db690471f588c0.jpg

c61173dfa5a0d2e12ffa44fc0c22934c.jpg

会上,张丹院士作了主题为动态变化的环境下,细胞治疗产品国际开发策略之思考》的报告。根据数据显示,中国创新生物制药市场仅占全球市场的 3%,增长空间巨大,过去五年间,创新药物的可及性和可获得性都有所提高,但与成熟市场相比,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在过去十年中,小分子药物的成功率大幅下降,而细胞和基因疗法的成功率则有所上升。他提到创新型的中国生物制药企业已经开始充分利用中国在药物研发、临床试验执行效率及速度等方面的优势。



张丹院士介绍了中国的双轨制监管模式,并分享了体内细胞免疫疗法技术的开发案例,其核心技术路径为如何实现体内重编,两大技术派系:病毒载体vs非病毒载体的优劣势对比,并展示了全球In Vivo CAR-T研发竞争版图以及美国FDA针对先进治疗的新举措。


e8f1d45d971584f9bb35554f55e0d23d.jpg

d738a55c0578e3e8872ec62f6fe9edcf.jpg